复利复利复利-复利计算器让你见证复利的威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497|回复: 0

由勃拉姆斯《g 小调狂想曲》出发分析其演奏模式以及艺术特征 ...

[复制链接]

1万

主题

2251

回帖

3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8465
发表于 2023-5-28 17:19:0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卡琴&勃拉姆斯-勃拉姆斯:G小调狂想曲,Op. 79 No. 2.mp35:51
来自尘封的历史书




请边欣赏勃拉姆斯《g 小调狂想曲》,边阅读文章哦!



前言

《G小调狂想曲》是一首具有独特个性的作品,与其他狂想曲体裁的作品有所不同。
在这首曲子中,作曲家将古典主义的严谨和浪漫主义的思想相结合,创造出一种独特的曲式结构。
传统上,狂想曲的曲式结构比较自由灵活,充满即兴色彩和大胆的想象。然而,《G小调狂想曲》采用了更加严谨的结构


这与其他狂想曲有所不同。作曲家可能在这首曲子中追求一种更加有序和组织的音乐表达方式。
这首狂想曲还结合了浪漫主义的情感和戏剧性元素。勃拉姆斯的狂想曲以其戏剧化和抒情的特点而闻名,这种特点在《G小调狂想曲》中可能也得到了体现。
作曲家可能通过音乐中的动态变化、情感表达和音色效果来传达戏剧性和抒情的情感。


创作背景

约翰内斯·勃拉姆斯(Johannes Brahms)是德国音乐家,在他幼年时,他的父亲对他进行了充分的音乐训练。勃拉姆斯非常崇拜贝多芬、海顿等古典主义大师,对他们的音乐作品钟爱有加。
17岁时,勃拉姆斯离开家乡前往匈牙利学习音乐。这段时间的音乐学习经验为他的音乐风格打下了基础。
在勃拉姆斯的一生中,罗伯特·舒曼是他的赞助人,舒曼不仅对他的音乐创作提供帮助,而且推动了他的音乐创作的发展。


勃拉姆斯一生创作了许多不同体裁的杰出作品,包括奏鸣曲、幽默曲、狂想曲、圆舞曲、钢琴小品等。
他敢于创新,融合了古典主义风格与浪漫主义思想,作品风格高雅而不平庸,结构严谨。这位伟大的作曲家于1897年去世。
在勃拉姆斯的中年时期,即1879年,他创作了两首狂想曲,Op.79,其中一首名为《G小调狂想曲》,另一首名为《B小调狂想曲》。


实际上,这两首狂想曲在当时并没有被定名为狂想曲,因为它们的创作方式、结构和当时的狂想曲有很多不同之处。
勃拉姆斯中晚期创作的作品不像他年轻时期的作品那样大胆。他中晚期创作的作品风格成熟稳重,这可能与他在感情和人生挫折方面的经历有关。


《g 小调狂想曲》的音乐分析

勃拉姆斯的《G小调狂想曲》是一部融合了民间音乐元素的作品。尽管它诞生于浪漫主义时期,但其结构上保持了古典主义作品的严谨性和古典主义时期的音乐风格。
呈示部的主要部分以G小调为调性,分为两个乐句。连接部的调性转变为D大调,右手弦乐节奏与左手八度旋律相伴,具有强烈的节奏感。
连接部的力量感展现了作曲家的坚定信念。延后踏板的运用使节奏和速度非常快,要确保音符的清晰度,在演奏跳音和休止符时要清晰明了,左手在演奏八度时要用两个手指贴键弹奏。


副部的调性为D小调,这一乐段是一个引申型乐段,旋律采用半音的缠绕手法,音乐风格相对凄凉。
在左手演奏琶音时要保持连贯,三个声部中要突出最高音部,音乐情绪相对无奈,这一点可以从右手的旋律织体中看出。
这里出现了三次6、b7、6、#5,表达了三种不同程度的叹息,情感逐渐加强,蕴含着悲剧意识,与之前的主部音乐形成鲜明对比。


结束部的主要调性为D小调,可以分为三个乐句。其中,第二乐句的旋律声部是将第一个乐句的旋律声部提高八度的变化发展。
右手广泛使用了三连音的节奏型,营造出紧张的气氛。而左手的八度附点节奏与右手旋律相互对抗发展,情绪逐渐增强,并在第32小节达到顶峰,最终以D小调主和弦下行琶音滑奏的形式结束了呈示部。


第一段是引入部分,主要调性为B大调。在这里,引入了呈示部主题的素材,并以降E大调进行发展。
由于前面情绪刚达到顶峰,没有完全缓解,因此情绪刚开始比较委婉,力度较弱。情感在忽强忽弱中纠结,给人一种复杂的感觉。
在第40小节,出现了三对二的节奏型,情感在原本紧张的情况下产生了波动。


第二段是展开部分,调性从B小调转为G小调,分为三个乐句。第一个乐句是呈示部主题的模进发展,第二个乐句是呈示部结束部的模进发展。
第三段属于准备部分,利用了呈示部主题的旋律部分和呈示部结束部的三连音素材相结合,进行模进发展。


调性变化多样,先从G小调转为G大调,然后转向D小调,最后又回到G小调。经过前面的起伏跌宕,情感不断发展,音乐逐渐平静下来。
这一部分需要演奏出一种幽灵般的漂浮感,随着游离感的发展,逐渐找到最初的状态,内心再次充满澎湃的热情。最后,出现了G小调的属和弦,为再现部做准备。


再现部可以分为主部、副部和结束部。主部的材料与呈示部的主部完全相同,完全再现了主题。连接部与呈示部的连接部相比,唯一的不同在于结尾处的和声发生了改变。
副部的调性与呈示部的副部调性不同,这里的副部调性为了为结束部的调性回归作好铺垫,与呈示部形成对比。
结束部是变化再现,与之前的部分相比,右手的旋律声部与左手的八度附点节奏形成了矛盾与冲突。情感逐渐增强,最终在尾声的第一个和弦音上爆发出来。两个和弦结束了一切纷争,果断地做出了一个了结。


《g 小调狂想曲》的演奏技巧分析

在演奏勃拉姆斯的《G小调狂想曲》时,确实要特别注意节奏的准确性和表现力。这首曲子中经常使用三连音节奏型。
这种节奏型能够表达出紧张的感觉,但演奏时很容易出现不均匀的情况,导致无法准确地表达紧张感。
特别要注意的是出现三对二节奏的部分,如第40小节、第48小节和第52小节。这些地方的演奏是这首曲子中的难点之一。


在演奏时,可以事先熟悉三对二节奏的基本操作,找出它们的公倍数,并且放慢速度,确保节奏的准确性。三对二的节奏型能够增添作品的艺术表现力。
另外,左手的附点八分音符节奏有时容易拖延,导致后面的十六分音符演奏不清晰。因此,在演奏曲子时,一定要注意节奏的准确性。要突出主题旋律,理解勃拉姆斯想要表达的情感。
在第1小节到第8小节,要突出上方音符,也就是右手小指的音符。这个地方的旋律具有歌唱性和抒情性


左手的和弦也要强调出来,使整体音响效果更有层次感。第14小节到第20小节是复调创作,主旋律隐藏在其中,使音响效果更丰满。
在刚开始练习时,要适当放慢速度,找到曲子中的主旋律,甚至可以用两只手模仿一只手,找到主旋律的音色。
在演奏三连音节奏时,要注意中声部的弱化,突出主旋律的表现。可以先不弹奏中声部,只弹奏旋律声部,突出左手的和弦部分,用浑厚的低音作为支撑。最终要将主题旋律的忧郁感表达出来。


在练习过程中,可以根据需要逐渐添加中声部,并保持旋律的歌唱性。练习时可以放慢速度,确保节奏的准确性,并注重表达情感。通过这样的练习方法,能够更好地演奏出勃拉姆斯《G小调狂想曲》的情感内涵。
在演奏《G小调狂想曲》时,琴键就像一把体重秤,而手的力度则像不同重量的物体。不同的力度会产生不同的音色和情感表达。
不同的触键方式会给人带来不同的听觉体验。在演奏过程中,要清晰地突出主旋律,并且明显地表现强弱对比。


曲子的开始部分,旋律要依靠小指弹奏。小指的力度与其他手指不同,它的力度要小一些。但是有时候,演奏者可能会故意用小指弹奏得重一些。
这会导致旋律失去层次感,声音变得硬朗,缺乏抒情的歌唱性。而左手的八度进行要弹奏得有力而有力度感,手指的高度也不能太高。
在曲子中,大部分的力度标记是"f",这要求手指要有一定的力度。然而,很多演奏者会过分增加手指的力度。


这容易导致手指僵硬,需要把握好手指的力度。同时,还要注意大指和二指的力度,需要进行贴键练习。
《G小调狂想曲》的速度是相对激动和热情的快板。在前四小节,要注意掌握好速度,这一句像是在讲述一个故事,速度应该有所减慢,可以稍微宽松一些。
在演奏时,给人一种拉宽和收缩的感觉。而三连音节奏的速度要相对稳定一些。在刚开始练习时,一定要放慢速度,以确保整个作品的速度保持一致,让表达的感觉清晰明了。


这首曲子大量使用了踏板,使音响效果更加激情澎湃。在作品中,连接部的和弦需要使用延后踏板,即先按下音符再踩下踏板,这样可以避免音响效果变得模糊。
切分踏板是这首曲子中经常使用的一种踏板技巧,它可以使主旋律清晰明了,旋律也更连贯,给人一种更有层次感的听觉体验。因此正确运用踏板技巧非常重要。


作者观点
勃拉姆斯生活在浪漫主义鼎盛时期,但他在音乐创作中没有完全抛弃古典主义时期的严谨结构,而是将其与浪漫主义思想进行了巧妙融合。
这使得他的作品既具有古典主义的清晰结构,又融入了浪漫主义的激情和表现力,创作出大量优秀的作品。


《G小调狂想曲》是勃拉姆斯创作的一首具有双重风格的作品,同时展现了冲动和温柔的特点。
这首曲子被认为是他最具个人独特风格的作品之一,也是世界上著名的音乐作品之一。勃拉姆斯的音乐作品既严谨又富有激情,这使得他的作品在当时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赞赏。
参考文献:
[1]胡苏 . 兼容并包“古典”与“浪漫”精髓的典 范之作——勃拉姆斯〈g 小调狂想曲〉析要 [J]. 音乐探 索 ,2018,(02):121-130.
[2] 吴祖强 . 曲式与作品分析 [M]. 人民音乐出版 社 ,1962.
[3] 王琼 . 从狂想曲 Op79 看勃拉姆斯音乐风格的 特点 [J]. 大众文艺 ( 理论 ),2008,(12):50.
[4] 代百生 . 古典形式篱苑里的激情宣言——勃拉 姆斯的〈狂想曲〉Op.79[J]. 钢琴艺术 ,2003,(08):7-10.
[5] 范 紫 焰 . 浅 析 勃 拉 姆 斯〈 狂 想 曲〉(Op.79 No.2) 及演奏 [J]. 音乐时空 ,2014,(19):65+77.
[6] 成 雯 . 古 典 主 义 与 浪 漫 主 义 音 乐 的 完 美 结 合——析勃拉姆斯〈g 小调狂想曲〉(Op.79,No.2)[J]. 四川戏剧 ,2014,(07):139-142.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复利复利复利 ( 渝ICP备18005324号-3 )

GMT+8, 2024-11-17 03:52 , Processed in 0.060224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3,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