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利复利复利-复利计算器让你见证复利的威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713|回复: 0

延庆土特产“抱团”:每种农产品“入团”都是大考

[复制链接]

1万

主题

2251

回帖

3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8465
发表于 2023-5-22 06:59:3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原标题:延庆土特产“抱团”:每种农产品“入团”都是大考
                          八达岭长城脚下,妫水河潺潺西流,滋润着两岸的土壤,孕育出丰饶的物产,农耕文明绵延千年。2019年,延庆区根据区域的农业种植结构特点,推出“妫水农耕”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蔬菜、干鲜果品、高档花卉园艺、精品优质粮经、健康特色养殖五大类延庆有机土特产,开始“抱团”进军市场,而所有想“入团”的农产品,都会经过严苛筛选,难度堪称“大考”。“哪个品种拿出来品尝都是好吃的,但都不太适合单打独斗。我们就想打造一个品牌,把延庆好的农产品都装进这个筐里。”
转眼四年,“妫水农耕”开始探索新的增长点,力求在“质与量”中找到一个突破,让延庆“土特产”未来发展更加可期。日前,新京报记者走进延庆的田间和农业基地,对话延庆区农业农村局副局长郭金波,深入了解延庆土特产“妫水农耕”面临的机遇挑战以及对未来的思考。

“妫水农耕”有机产品走进位于延庆城区的北京八达岭逸林希尔顿酒店。新京报记者 王颖 摄
农人和病虫害斗智斗勇的日常
立夏过后,天气有些闹情绪,延庆袭来一场来去匆匆的小雨,风雨中夹杂一些凉意。位于康庄镇的北菜园蔬菜基地里,400多个蔬菜大棚连成片,是延庆“妫水农耕”蔬菜供应大户。

北菜园蔬菜基地,工人在收成熟的蒿子秆。新京报记者 王颖 摄
记者走进其中一个大棚里,一个个紫色的圆茄坠在墨绿色的藤上,在潮湿、温暖的棚里悄悄“发福”,变得圆滚滚。棚外淅淅沥沥的雨声听得格外清晰,雨滴顺着大棚的塑料外膜滑落。棚内的智能监测系统察觉到天气对棚内气温、湿度的影响,用数字提示着前来检测蔬菜长势的菜农。
任军是北京北菜园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的负责人,“只要含化学成分就不行,都不允许有”,他用最通俗的语言诠释着对有机蔬菜种植的理解。作为蔬菜基地的负责人,他有空就会到大棚里转转,看看最近正处于成熟期的茄子、黄瓜等蔬菜的长势。

蔬菜大棚的冬瓜。新京报记者 王颖 摄
2019年,为更好地谋划好“土特产”文章,延庆区发布了“妫水农耕”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高品质”,延庆区农业农村局副局长郭金波在接受新京报记者采访时,用三个字圈出了“妫水农耕”的特点。
“北菜园”是延庆本土蔬菜企业,已经走过了16年的风雨,在任军看来,北菜园之所以能够成为首批加入“妫水农耕”的成员,不仅在于它是延庆“土特产”中的老牌企业,更在于其对品质的追求和对有机的坚持。
相对于很多高科技智慧大棚,“北菜园”的大棚相对原生态。记者在很多的大棚里都看到了蓝色、黄色板子,悬挂在作物藤叶的上方。任军说,这些板子可以黏住虫子,同时用来收集虫子的样本。技术人员会定期将这些板子带到实验室,查看是否有“新成员”黏合在上面,实现对作物病虫害的及时监控和防治。记者还在地头的两端,每行茄子之间发现了多个长方形的小盒子镶嵌在土壤里,里面“收押”了很多的潮虫。“潮虫对作物也是有害的。这是我们给虫子设的陷阱。”因为不能用药物除虫防病害,基地的菜农、技术人员便会绞尽脑汁和病虫害斗智斗勇。他们还为此专门建立了生物天敌防控系统,养虫育虫,以虫治虫,利用天敌消灭害虫,从而实现农作物的绿色有机和土壤的生态循环利用。

菜园负责人介绍蔬菜大棚授粉的蜜蜂。新京报记者 王颖 摄
延庆是北京的农业大区,仅北菜园一个基地,每年就有2000多吨的蔬菜供应市场。
为保证口感,棚里的葡萄被“裁员”
延庆地处北京西北部,有着悠久的葡萄种植历史,平均海拔500米,气候凉爽,昼夜温差大,非常适宜葡萄生长。尤其延怀河谷地带,与法国波尔多、美国加州一起被誉为葡萄的黄金产地。
距离“北菜园”大约半小时车程的北京金粟种植专业合作社位于延庆镇唐家堡村,就是“妫水农耕”有机葡萄供应的元老级成员。
走进合作社的葡萄大棚,一串串葡萄正在由青色向紫色过渡,一些性子急的已经是整串的呈现出紫色,待口感更甜,就可以下树了。负责人朱小华正和果农们一起在棚里给葡萄除草。“大概5月底就能吃了。”今年延庆的气温比往年同期低了几摄氏度,对气温敏感的早熟葡萄便迟到了数日。
2014年,“葡萄界奥运会”北京世界葡萄大会在延庆召开,全球目光聚焦在延庆,延庆本土葡萄和世界葡萄一起站在了聚光灯下。朱小华也是那个时候开始接触葡萄种植的。“我的初衷就是让孩子们吃上健康的东西。”在接触葡萄种植之前,朱小华是一位全职妈妈,借助延庆葡萄产业发展的黄金期,她也和“北菜园”的农人们一样,开启了对有机果蔬的“疯狂追求”模式。她从内蒙古等地采购牛羊粪便作为肥料,调理出健康的土壤,从而培育出纯有机的优质葡萄。
“‘妫水农耕’也一直在强调有机,这和我的目标是一致的。”今年初春,她把棚里的葡萄进行了“人工裁员”,即行内人所说的间伐,隔个一棵葡萄树砍掉一棵,如此不惜代价,为的是让剩下的葡萄有充足的空间生长,获得更多的营养。待到成熟时,满棚的葡萄藤叶织成绿色的屏障,一串串饱满的葡萄坠满藤蔓,随意摘一颗,甜到爆汁,配得上“妫水农耕”金牌葡萄的招牌。
从2009年成立合作社至今,朱小华的合作社已经拥有了69栋温室大棚,60余个葡萄品种全部实现了有机种植。2022年合作社实现了独特的设施葡萄“一年两熟”技术,筛选出适宜“一年两熟”的12个葡萄新品种,让大棚葡萄采摘期能从每年的五月一直持续到春节,甚至更久。在朱小华看来,技术更新换代、品种推陈出新,坚持有机,是合作社葡萄供不应求的秘笈。
每一次准入都是“大考”
转眼入夏,除了葡萄,延庆的其他土特产也将陆续进入到丰产期。延庆区农业农村局副局长郭金波介绍,“妫水农耕”产品中,有机奶、鸡蛋、蔬菜等产品一年四季供应,水果都是按照季节及时上新当季的有机品种。
在郭金波看来,高品质土特产集合在一起就成了“妫水农耕”。转眼,延庆区主打的“妫水农耕”品牌已经走过了四年,让海陀山脚下的土特产送到更多市民的餐桌,也让当地的淳朴农民有了更好的收成。“相较于其他地方集中火力主推某一种农产品,让土特产抱团发展,这种方式其实并不容易。”郭金波介绍,延庆独特的土壤气候条件让这里产出好的农产品,当地生产的葡萄、苹果、蔬菜等有名的农产品口感上乘,但种植面积和产量不是规模化的。

加工车间工人在分类选取优质蔬菜,包装后进入市场。新京报记者 王颖 摄
“哪个品种拿出来品尝都是好吃的,但都不太适合单打独斗。我们就想打造一个品牌,把延庆好的农产品都装进这个筐里。”2019年“妫水农耕”顺势而生,延庆区明确了以区域品牌建设带动农业提质增效,加快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的思路,琳琅满目的土特产开始“抱团”发展。
为了从源头把控品质,凡是加入到“妫水农耕”的产品都会经过准入资质、规范生产、质量检测等多个环节的“大考”,全程监控、严格把关。
任军介绍,虽然基地自身已经严格对标国家标准,对蔬菜产品有一套严格的品控标准,但“妫水农耕”还是会定期到基地进行抽检,给流入市场的蔬菜上了双重保险。
化解“产量缺口”,在质与量间找平衡
现在的“妫水农耕”已经从最初的9家有机农产品生产企业发展到20多家,产品涵盖蔬菜、杂粮、牛奶、苹果、葡萄、茶菊等数十个品种,“妫水农耕”真正成了金字招牌。郭金波称,早在“妫水农耕”制定产品准入标准的时候,就曾反复推敲过质与量之间的关系,通过不断完善制度,基本实现了质与量之间的相对平衡。
在郭金波看来,“‘妫水农耕’的农产品质量标准永远是第一位的,即使发展进度略放慢了一点,也不违背创立品牌的初衷。在北京,农业产业实现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是必由之路。去年“妫水农耕”迎来一个新的里程碑,将土特产发展融入到农文商旅融合发展中。郭金波介绍,“妫水农耕”品牌运营目前交给延庆一家有名的文旅公司(八达岭文旅集团)运营,按照“政府主导+企业管理+市场化运营”的规范化管理方式,擦亮“妫水农耕”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
延庆优质的土特产经过精美的统一包装,开始成规模地走进延庆的旅游景区、五星级酒店等,让“妫水农耕”被更多游人熟知,也让其成为很多人青睐的高端伴手礼。身为会员的任军和朱小华也感受到了这些变化,蔬菜基地、合作社里比以前热闹了,游客、学生开始走进田间地头,采购、研学,“妫水农耕”和会员之间形成了一种资源互补。
不久前,“妫水农耕”还首次推出会员卡,将旅游和土特产打包,消费者可选体验、陪伴、VIP、尊享四种会员卡,享受购物折扣、四季定制化会员日、延庆特色景区免费游、农文旅优惠券等优惠服务。
今年3月,“妫水农耕”官方直销平台上线,市民在微信小程序中搜索“妫水农耕”,即可“一键下单”所有产品。“从当前的种植规模和产量来看,主打线上销售暂时是最优的选择。”郭金波介绍。

工人在车间分拣、包装蔬菜。新京报记者 王颖 摄
“产量缺口”其实是京郊土特产发展中面临的一个共性问题。此前,北京市农业农村局有关负责人就曾表示,目前,全市经营耕地规模10亩以下的农户占比超过90%,以小农户为主的分散经营特征明显。同时,有数据显示,2022年全市绿色有机农产品总产量33.7万吨,扣除鲜乳21.9万吨,实际上11.8万吨,生态涵养区总产量不到8万吨,市民往往“知其名难知其味”。
让更多土特产“潜力股”变身“绩优股”
对于提升产量,“妫水农耕”也在积极破题。以记者探访的两个点位为例,“北菜园”的蔬菜大棚最初只有200栋,去年增加至400栋,仅今年夏天有机蔬菜的产量就至少翻了一倍多,北菜园还有进一步扩大种植规模的计划,辐射带动周边村庄的有机种植发展。“北菜园”占地一万平方米的产业园区也正在建设中,很快将实现一二三产的融合发展。朱小华的合作社也因为葡萄长期供不应求,在政府的协调下,有望在周边村庄扩大有机葡萄的种植规模。
“其实延庆有很多土特产都是‘潜力股’,只是因为种植结构相对分散,不同农户的种植规模较小,或品质参差不齐,没有形成规模。”郭金波说,下一步,“妫水农耕”会考虑通过更多龙头企业的带动引领,把延庆更多的高品质招牌土特产成规模地纳入到品牌中。
实际上,“妫水农耕”的发展思路,与目前北京市农业部门对土特产的发展要求高度契合,即要树立生产向绿、品种向优、品质向好的发展导向,推动实现特色农产品的生态溢价和优质优价,在品种上追求错峰头,做到人无我有;在品质上追求独一份,做到人有我优;在品牌上追求擦得亮,做到人有我精,切实把生态涵养区的好资源转为好品质、好品牌。郭金波介绍,未来“妫水农耕”的发展思路,就是要让更多土特产“潜力股”转为“绩优股”,让数字技术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推进农文旅融合发展,让延庆的优质土特产,走进千家万户,让更多农户不负耕耘,助推延庆乡村振兴。
新京报记者 曹晶瑞
编辑 张树婧 校对 赵琳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复利复利复利 ( 渝ICP备18005324号-3 )

GMT+8, 2024-11-17 06:55 , Processed in 0.056040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3,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